2007年9月28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法院网可以更亲民便民
本报记者 曹志男

  “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海事强制令案件。所谓海事强制令,是指海事法院根据海事请求人的申请,为使其合法权益免受侵害,责令被请求人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强制措施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……”嘉兴市民王丽是一名法律义务工作者,每天她都至少要去“网上法院”的案例分析版块上“逛”一次,“里面是法官对一些新近判决案件的法律分析,我可以学到不少法律知识。”
  在浙江法院网上,有个便民服务栏目,其中又设有在线咨询、院长信箱等小栏目。记者点进在线咨询栏目后看到,咨询者填写完个人信息、咨询内容并选择投诉等咨询类别之后,就可以领到一个编号和密码。几天后,咨询者便可以根据编号查询省高级法院的答复。
  而在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的网站上,老百姓还可以通过填写电子表格进行网上立案,并在网上进行立案查询。金华中级法院的网站上则辟有法官论坛栏目,法官们对案件进行的法律探讨,颇受网民欢迎,因为不少民众可以从中学到法律知识,了解到最新的法律动态。
  此外,我省一些法院的网站都设立了法院公告栏目,公告近期即将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,以便老百姓前去旁听。
  法院的网站网页成了我省百姓心中的一本法律百科全书,同时,不少网民也对法院网如何更好地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  “如果法院网上的案例能更新得快一点,那就更好了。”杭州市民任先生是一名法律爱好者,和王丽一样,他也经常去法院网站,最爱光顾以案释法等版块。“法院网上不少案例老是这么几个,如果经常更新一些新的、代表性的案例,就能更好地让我们了解法律知识。”
  湖州市民老王则觉得,法院网站最好能设立一个法官信箱,增加老百姓和法官之间的互动,以便大家能在和法官的交流中学习了解法律常识。
  “法院网站的建设是为了在法律方面更好地服务、方便老百姓,所以应当更加注重普法以及立案方面的查询。”我省有关法律专家表示,就目前来说,我省“网上法院”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及时更新像《物权法》这些新出台法律的解读;另一方面,还可以增加与网民或案件相关人互动的项目,“譬如建立一个案件执行情况查询系统,让申请执行人及相关人员在网上就能查询法院对案件的执行情况,并为执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。”